一、教育部為執行社區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第四條
第四項之規定,特訂定本項目。
二、建築物相關基本資料之蒐集及彙整:
(一) 建築設計圖說。
(二) 結構設計圖說。
(三) 地質調查報告等相關資料。
三、建築物相關現況資料之調查(紀錄並拍照):
(一) 建築物使用現況。
(二) 損壞現況。
(三) 結構斷面尺寸與原設計圖說之內容比對。
(四) 鋼筋配置查核。
(五) 可能危害建築物安全之周邊環境調查。
四、利用適當數量之鑽心試體試驗或其他可信之方法取得安全鑑定所需
之材料強度:
(一) 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。
(二) 氯離子含量試驗。
(三) 中性化試驗。
(四)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檢測。
(五) 磚構造材料強度。
(六) 鋼筋強度。
(七) 認證試驗項目。
(八) 耐震評估結構模型建置。
(九) 鋼筋配置查核。
(十) 木構造損壞等級檢測判定,包括損壞嚴重之構材或接頭之評估
,並詳列數量與位置。
五、建築物耐震能力安全鑑定分析,其內容如下:
(一) 現況耐震能力評估。
(二) 耐震能力合格基準。
(三) 評估結果綜合判斷及建築物繼續使用應注意事項。
六、附屬於建築物之非結構構材與設備安全鑑定,其檢核內容如下:
(一) 附屬懸吊物及高於1.5公尺之櫥櫃。
(二) 未受牆體分隔之連續輕鋼架天花板。
(三) 室內懸吊物(如天花板、燈具、吊扇、影視設備等)之固定設
施。
(四) 外牆磁磚及吊掛物(如燈具、招牌等)。
(五) 樓梯扶手、護網及欄杆。
(六) 滑動式櫥櫃或推車、櫥櫃櫃門或抽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