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法規內容

法規名稱: 教育部補助資通安全及網路先導應用服務建置要點
公發布日: 民國 94 年 12 月 09 日
修正日期: 民國 114 年 05 月 02 日
發文字號: 臺教資通字第1142700833A號 令
法規體系: 資訊及科技教育
圖表附件:
法規功能按鈕區
一、依據:教育部(以下簡稱本部)為執行資通安全管理法及臺灣學術網路
    管理規範,特訂定本要點。

二、目的:
  (一)整合產、官、學、研之資訊安全及網路技術研究發展成果,執行先
        導研究應用,協助學生及校園安全環境。
  (二)建置與整合本部臺灣學術網路(以下簡稱TANet網路)資訊安全資源
        ,建立相關安全及應用服務。
  (三)建置及整合本部TANet網路技術應用資源,建立相關應用服務。
  (四)本部TANet網路相關應用之建置、整合、推廣及相關議題實作或研究
        ,並分析其適用性、可行性等。
  (五)推動本部及教育體系資訊安全管理制度及個人資料保護管理制度。
  (六)培育資訊安全專業人才,推動資安專業教育訓練課程、學習管道及
        認證機制。
  (七)強化網路內容安全管理,過濾不適合中、小學生存取之網路資訊。

三、補助對象及補助額度(以下簡稱受補助單位):
  (一)教育學術單位:公私立大專校院及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。
  (二)民間團體:政府立案之法人團體及研究機構。
  (三)本部所屬機關(構)及公立社教機構。
  本部補助額度以部分補助為原則,本補助款之補助比率,應依中央對直
轄市及縣(市)政府補助辦法、本部與所屬機關(構)對直轄市及縣(市)
政府計畫型補助款處理原則等規定辦理,依直轄巿、縣(市)政府財力級次
最低至最高,本部最高補助比率由百分之九十依序遞減百分之二;補助額度
依專家學者審查結果及視年度預算情形經行政程序簽核後核撥。

四、補助條件:
  (一)為執行資訊安全及網路技術先導研究及應用建置所辦理之下列相關
        業務:
    1、先導研究之資訊基礎環境建置、經營及輔導。
    2、推動資訊安全管理、個人資料保護管理之制度、規範、措施、流程
        及驗證作業。
    3、推動資訊安全及網路應用服務環境建置之相關主題或範圍而舉辦之
        研習培訓、研討會、教學展示、學術研討會議、觀摩會及競賽活動
        等。
    4、建立營運資訊安全及網路專業技術人才培訓課程及管道。
  (二)直轄市、縣(市)申請資訊安全及網路應用環境建置補助時,應載
        明直轄市、縣(市)列配合款,列為補助之重要參考。
  (三)受補助單位之補助計畫或活動,同時接受其他部會補助款者,應於
        申請補助時全部列出。

五、申請及審查作業:
  (一)申請期間:補助年度之前一年十一月及當年度五月,本部並得視情
        況調整。
  (二)申請程序:檢具申請公文、計畫書(如附件一)及經費預算表,於
        計畫實施或活動辦理前,向本部提出申請。
  (三)經費編列原則:
    1、經費之編列,應依本部補(捐)助及委辦經費核撥結報作業要點規
        定辦理。
    2、屬資訊設備建置、租用與營運等費用,應依教育部資通安全及網路
        先導應用服務建置經費編列標準(附件二)詳實編列。
    3、屬資訊系統發展與維護等項目,得參考勞動部受僱人員薪資調查資
        料中相關職類之薪資,詳實編列。
  (四)審查期限:自申請案截止收件之次日起三個月內完成核定公布,必
        要時得予延長之。
  (五)審查方式:
    1、每年送審二次。
    2、各申請計畫由本部聘請相關學者專家三人至五人位進行書面初審;
        必要時,得提交學者專家進行書面複審或邀請審查委員會同本部相
        關業務單位召開複審會議或實地訪查,並通知申請單位列席說明。
  (六)審查內容:
    1、過去執行績效狀況。
    2、計畫規劃及內容是否妥適。
    3、計畫推動相關配套是否妥適。
    4、經費需求是否合理。
    5、可行性及預期效益是否適切。
  (七)審查程序:評審委員依第五款規定之審查內容審查,審查評定結果
        分為A、B、C、D四級,除D級不予補助外,各申請案依所評定之等級
        作為補助優先順序及核定補助額度參考。
  (八)核定程序:經審查完竣之申請案,本部依審查結果循行政程序簽核
        後,函知申請機構補助額度。

六、經費請撥及結報:
  (一)受補助單位應於接獲本部補助經費核定額度函後,依核定之計畫書
        執行;因故變更者,應報本部核定。
  (二)經費請撥、支用及結報,依本部補(捐)助及委辦經費核撥結報作
        業要點規定辦理。
  (三)受補助單位應於活動辦理結束後二個月內將實施成果報告(包括活
        動名稱、活動形式類別、活動內容、辦理單位、辦理時間及成果摘
        要等),連同評估檢討報告報本部備查,並提供相關電子檔案或建
        置網頁供各界參考。

七、補助成效督導與考核:
  (一)考核方式:
    1、受補助單位於計畫執行期間,應依本部要求提供各階段工作進度及
        成果等資料,作為追蹤考核;本部並得視實際需要參與相關會議或
        派員實地參與訪視。
    2、受補助單位提報計畫時,先行擬訂績效指標,經本部審查通過後,
        依該績效指標進行管考。受補助單位在計畫執行期間,應配合本部
        期中、期末審查作業及接受本部各項督導。
    3、受補助計畫之執行績效考評,得列入本部辦理後續相關計畫補助經
        費之參考指標。
  (二)考核結果之獎懲措施:本部視補助計畫之執行成效,作為後續經費
        補助之評核依據。但未依規定辦理者,除追繳回補助款外,嗣後對
        該受補助單位不再給予補助。

八、其他應行注意事項:
  (一)補助對象辦理採購,屬於政府採購法第四條所規定情形者,應適用
        政府採購法之規定辦理,並受本部之監督。
  (二)計畫所產生之研發成果,應依相關規定辦理,計畫執行期間及最終
        成果產出之智慧財產權,應依有關法令辦理。
  (三)依本要點補助額度為百分之五十以上之案件所產生之講義、教材或
        軟體,應授權本部及其所屬機關在教育利用事務範圍內得以無償重
        製、改作及利用,並供各級學校師生教學與學習之用。